商品介紹音樂欣賞欣賞24個調性之美(上)

欣賞24個調性之美(上)












每首曲子的性格還取決於速度、結構、配器等因素,以下非刻板定論

充滿理想的【
C大調】

舒伯特《第九交響曲“偉大”》

C大調是一個質樸的,平穩的中性調性,有著和煦而寧靜的氣質,如同深邃的峽谷般博大寬容,常被用作端莊的慶典儀式,或表達藝術家寧靜致遠的心境與展望未來的憧憬。

舒伯特的《第九交響曲“偉大”》是其一生創作的巔峰之作,樂曲隨著寬廣悠遠的圓號聲徐徐展開,經過一系列思想的搏斗后,奔向詩意與豁達,展現出舒伯特晚期作品中超脫的思想境界。


凜冽多姿的【
A小調】

葛利格《A小調鋼琴協奏曲》

A小調的氛圍似乎有幾分寒意,如蕭邦的《冬風練習曲》中的情景,但這種凜冽的氣質下透著篝火般的溫暖。舒曼的大提琴協奏曲和鋼琴協奏曲都有著這樣的感覺。

葛利格的《A小調鋼琴協奏曲》是一首大名曲,天生就帶著北歐蕭瑟的寒意以及絢麗多彩的民間舞曲風格,那清冽幽謐的鋼琴聲訴說著挪威光怪陸離的神話故事。


動感奔放的【
G大調】

拉威爾《G大調鋼琴協奏曲》

G大調是一個興奮活躍、動感奔放的大調,彷佛永遠都有使不完的沖勁。莫扎特的《第一長笛協奏曲》和《第三小提琴協奏曲》都是其中最為典范的作品了。

拉威爾的《G大調鋼琴協奏曲》是一部熱烈奔放,又兼具抒情感人的鋼琴作品,尤其是第三樂章,精力充沛且動力十足。這部作品是“鋼琴女大祭司”阿格麗希的拿手曲目,與其飽滿熾烈的性格相得益彰。


沉鬱頓挫的【
E小調】

德佛札克《第九交響曲》

E小調悲傷憂鬱,通常具有不尋常的感覺,樂曲經常產生奇特的型態與魅力。最經典的莫過於孟德爾頌的《E小調小提琴協奏曲》了,它縴柔傷感,而又有着鏗鏘頓挫的戲劇化段落,是每個小提琴家必演的杰作。

德佛札克的《第九交響曲》也是一部樂迷熟知的作品,它有著極其柔美的慢板樂章,和如火焰般熾烈剛猛的終曲,它整體色調是陰鬱幽藍的,這股憂鬱之下蘊藏著雷鳴般磅礡浩大的氣勢。


溫暖明亮的【
D大調】

帕海貝爾《卡農》

D大調是所有調性中最溫暖明亮的,如融化皚皚積雪的暖陽,灑下直抵人心的燦爛光輝。四大小提琴協奏曲中,D大調就占了三首(貝多芬、布拉姆斯、柴可夫斯基),它們的共同氣質就是純淨通透、胸懷博大!

帕海貝爾的《卡農》是大家所熟悉的一首巴洛克音樂,常被影視作品用作配樂。這首作品的獨特魅力在於,在嚴格遵守“卡農曲式”的同時洋溢著溫暖明亮的旋律性。


深刻醒悟的【
B小調】

李斯特《B小調鋼琴奏鳴曲》

B小調的作品,總有著頓悟人生的感慨,舒伯特的《第八交響曲“未完成”》、柴可夫斯基的《第六交響曲“悲愴”》、蕭邦《第三鋼琴奏鳴曲》都是他們晚期富含人生總結意味的代表作。

李斯特的《B小調鋼琴奏鳴曲》是令其躋身一流作曲家行列的作品,開創了一種變奏形式的奏鳴曲先河,充分發揮了鋼琴交響化的演奏效果,從一個簡單的動機衍生出紛繁復雜的深刻思索。


生機勃勃的【
A大調】

莫扎特《土耳其進行曲》

A大調總能給人一種春意盎然、生機勃勃的感覺,如暖風拂面帶來濃濃花草芬芳,讓人忍不住想隨之翩然起舞。

莫扎特的《土耳其進行曲》是他的《第十一號鋼琴奏鳴曲》的第三樂章,這首帶有東方幻想風格的回旋曲,幾乎成為了這位偉大作曲家的“名片式”作品。


不甘寂寞的【升
F小調】

海頓《第四十五號交響曲“告別”》

F小調是可以詼諧中透著幾分寂寞,它彷彿一個時常會感到孤獨的頑童,在喧嘩嬉鬧之后歸於沉靜的思考。

海頓的《告別交響曲》得名於其最後一個樂章,樂曲的最后,海頓讓各個樂手在演奏完畢自己聲部以后,收拾好樂器,吹熄譜架上的蠟燭依次退場,最後只留下一兩個人孤單地繼續演奏。


高貴典雅的【
E大調】

巴哈《小提琴協奏曲 BWV.1042

E大調天生就像一位充滿閑情雅致的貴族青年,它清新典雅,帶著一種雍容華貴的神態漫步於旋律的庭院之間。

巴哈的《小提琴協奏曲 BWV.1042》是這位偉大的“西方音樂之父”最為精巧典雅的小提琴作品,旋律中洋溢著朝氣蓬勃、高貴典雅的音樂氣質。謝林、葛羅米歐等小提琴大師都留下過典范演繹。


悲憤哀鳴的【升
C小調】

蕭邦《升C小調夜曲》

C小調的作品,有許多哀鳴悲憤之作,有時也會如驚雷震天。當它的力量併發之時,胸臆的悲憤溢於言表。它是痛苦的哀鳴,它是生命的呼喚。

蕭邦的《升C小調夜曲》是他的一首遺作,它悽美動人,流露出作曲家的亡國之恨。小提琴大師米爾斯坦將其改編成小提琴與鋼琴的版本,越發凸顯了其激烈的內心層次。


成熟穩健的【
B大調】

布拉姆斯《第一鋼琴三重奏》

B大調是十二個大調裡被運用得相對較少的一個,它深沉內斂,又具有豐富的表達空間,以其寫成的作品往往沉穩深刻,醇美渾厚,令人回味無窮。

布拉姆斯的《第一號鋼琴三重奏》是他的創作的四部鋼琴三重奏中最著名的一首,創作生涯貫穿了他的青年時代和鼎盛時期。第一樂章深沉感人,溫煦而飽滿,主題動機通過巧妙的對位法在三件樂器間流動著。


活潑優雅的【升
G小調】

蕭邦《升G小調練習曲》

G小調的在小調中,似乎顯得不那么悲傷,它大多數時候顯得活潑不羈,姿態優雅釋然。

蕭邦的《升G小調練習曲》是一首優雅的、帶有傷心的“觸鍵練習”。評論家稱其為:“透過眼淚而微笑。”據說蕭邦在寫作它的時候,心里想像著一個波蘭流亡者在雪撬銀鈴聲中,沿著茫茫無盡頭的冰雪小道,流放到遠方去的情景。


瀟灑歡快的【升
F大調】

蕭邦《黑鍵練習曲》

F大調瀟灑自如,樂觀向上,有著湖畔詩人一樣的藝術氣質,不時能另人感到無比驚艷。

蕭邦的《黑鍵練習曲》是他練習曲Op.10的第五首,因其演奏時大部分落指於黑色琴鍵上而被人冠以“黑鍵”之名。



敏感細膩的【升
D小調】

史克里亞賓《升D小調練習曲》

D小調是思維活躍而敏感細膩的調性,天生就具備豐富的想象力和表現力,具有詩人的氣魄,能夠駕馭天馬行空的想象和戲劇化的聽覺效果。

史克里亞賓的《升D小調練習曲》是他練習曲中最著名的一首,其中有著部分蕭邦的氣質,又有著史克里亞賓獨特的音畫效果。通過音樂,彷彿能看到西伯利亞的大雪紛紛,飄落在遼闊的俄羅斯大地上。



資料來源: 橄欖古典音樂